友情和愛情都是
很微妙的存在,而它們之所以微妙,就是因為每一段開始,都悄無聲息,每一層延續,都百般微妙。如果你去問那些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死黨和已婚人士:“你們當初是怎麼走到一起、又走到了現在噠?”
-01-
想和ta交朋友?不妨先從ta的朋友下手
假設微信多出了這樣一項功能:在某人申請加你好友時,系統會顯示:“此人和你的11位微信聯系人是共同好友”
是不是瞬間覺得對這個陌生人的可信度和好感度都噌噌噌在上升呢?會不會甚至有一種“哇好想進一步了解這個人是誰”的沖動?
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的,想象一下,若是你的一幫朋友把他們的一位老相識介紹給你,有那麼多共同的朋友在場,眼前的“陌生人”對你而言想必也瞬間會變得不那麼陌生了吧。所以,你是否想要靠近某某某卻無從下手呢?先去找找ta的好朋友,試試先從和他們套近乎開始?
-02-
變色龍效應:ta怎麼做,你就怎麼模仿
嗯嗯嗯,變色龍,多麼美妙的生物,但這三個字用來形容人的時候,往往是一種老奸巨猾的反面形象……可事實是:面對身邊的一條條“變色龍”,我們都難免心生好感呢。
模仿啥?先從模仿對方講的話開始(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心理實驗復讀機?)、然後是對方的神態、動作、體態…… 總之是模仿程度越來越高,直到這位“假搭檔”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滿分“變色龍”為止。
結局你可能已經猜到了:模仿度越是高的假搭檔,越受歡迎。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“變色龍效應”,而這裏的“變色龍”,完全不帶負面的貶義色彩哦~
-03-
適當進行一些“肢體接觸”
精選君的身邊就有一些朋友,特別喜歡時不時地跟我來一些“肢體接觸”。嗯…… 真的就是很小的接觸啦,比如:
一邊說“我最喜歡的咖啡是拿鐵,你也是吧”,一邊彎起手臂輕輕碰一下我的手肘;一邊說“周末我們一起出去露營,搭帳篷的事情就交給你啦”,一邊用手指敲敲我的肩膀;還有那種一邊打遊戲一邊摟著肩膀一玩就是一個多小時的……
心理學研究表明:這種“肢體接觸”拉近的不僅是兩人的身理距離、更是心理距離,而且對還不認識彼此的陌生人都同樣有效!
-04-
盡情地贊美ta!呃…… 不對,也不能太盡情了
如果說批評聲必然逆耳,那贊美聲音就一定悅耳嗎?心理學家告訴你:也不盡然。和某人剛剛認識之後的確先需要說些贊美的好話來暖場,但好話一直說下去也不見得是個長遠之計,在兩人熟悉對方之後,適當地給予對方一些逆耳忠言,也是必要之舉。
-05-
偶爾向對方展現自己的缺點和弱點
表揚也好,批評也好,上面提到的都是我們給予別人的評價,現在我們來講講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缺點。
我們需要在切切實實把事情做好、也努力提升自己綜合實力的同時,偶爾向自己的合作夥伴、同學或是朋友,展現自己的弱點、缺陷、或是一些“不幸”的遭遇。
這樣的你在別人眼裏,不僅是個靠譜的、有能力的人,更是個他們也能被你需要、關鍵時刻可以讓他們來幫助你、彼此互相依賴的人。這樣的人際關系,無論是友情還是事業合作,都會更長久、更穩固。
-06-
放大並強調你和ta之間的共同點
我們這裏講的共同點,可不是“我們都喜歡酸甜口味的食物”“我們都愛穿深顏色的衣服”“槍戰片我倆都不愛看”這樣表面的興趣愛好,而是在倫理道德、法律公平、社會現象解讀等層面上彼此頻率一致的共鳴。
長久的友誼,光把話匣子打開是不夠的,更要往你們彼此共享的這個話匣子裏填滿彼此都聽得進、消化得了的內容。
花點時間,找到你和ta之間的共同見解和價值觀,並且在你們平時的交流和互動中,想辦法強調、放大這些共同點,會讓你們的友誼更上層樓。
-07-
自我坦露、也漸漸挖掘對方的一些“小秘密”
每個人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,想必你也一樣。而這些事情之所以成為你的秘密,是因為被其他人知道後會為對方和你自己,都帶來一些傷害。於是你選擇隱藏,於是這個秘密,成了你的負擔。
每一個秘密,都是一個負擔,也都藏著一份傾訴的需要。
心理學家告訴你:當你遇到那個正確的傾訴對象,把你的秘密說出來,揭露你真正的自我,不僅會讓你如釋重負,更會增進你們的感情。從此,你的這份負擔,有了一個可靠的分擔。
想想也是,友情也好,愛情也罷,發展到一定深度之後,必定是會挖掘到彼此的“秘密”的。
在你向ta傾訴這個秘密的同時,你也表達了一份對ta的信任和依賴;ta在接收這份秘密的同時,也已經擔起了一份責任,而這份擔當,本就是愛的重量。
– 寫在最後 –
主動去學習和應用任何所謂的技巧,都是次要的。最重要的,永遠也必須是你那顆有愛之心啊。
每個人都幻想一帆風順的感情,但感情總有各種溝溝坎坎。曾經被他溫柔呵護,捧在手心,寵成公主;如今他卻狠心離去,獨留你一人寂寞哀傷。